普通生活用品被贴上量子标签蒙骗消费者 专家提醒警惕欺诈行为
“功能强大”的量子水、量子袜、量子眼镜,“包治百病”的量子医疗仪器,“一本万利”的量子投资机会……
近年来,随着我国的量子通信科学卫星上天、量子通信京沪干线落地,越来越多贴着“量子”标签的商品、商机不断涌现。床垫、杯子、护腰等最常见的生活用品,在量子、磁疗等“高大上”的包装下都变成了包治百病的“灵丹妙药”。尽管价格不菲,但不少消费者仍然乐此不疲。这些“量子”商品真的那么神奇吗?
量子产品数量众多
贴上标签蒙骗公众
在某电商平台上,有一些店铺专门经营打着科学旗号的产品,仅床垫就有玉石养生、中药理疗、量子磁疗等多种功能的分类,这类床垫的价格比电商平台中一般的床垫高出五六倍。据卖家介绍,这类床垫在专卖店的售价比网上还要高3倍,相较于普通电热毯,这类床垫一年四季都可以铺,而床垫拥有的磁疗功能是指“利用磁场作用原理,通过人体的经络和穴位来改善人体的亚健康状况”,床垫内嵌的玉石还可以“养人”。
据《法制日报》记者观察,店铺中“量子能量健康”这一分类下的产品,除了床垫,还有保温杯、餐具、平衡手环、内裤、皮带等。这些门类各异的产品全部来自于同一品牌,搜索这一品牌的名称,会出现不少分销店铺。除了具有“量子能量”功能的产品,护肤品、厨卫清洁、卫生纸等日用品也在此品牌经营范围内。
北京市民潘功(化名)的母亲就是这类产品的忠实“粉丝”。按照潘功的话说,母亲岁数大了,“被忽悠买了一堆没用但名字很高大上的东西”。例如,“能量被,盖了这个被子身体就有能量”“量子杯,喝了对身体有好处”“玉石床垫,可以增加人体能量”……
潘功母亲对于自己热衷购买这类产品的说法是:“我们现在年纪大了,只能有病乱投医了。”
在潘功母亲的介绍下,《法制日报》记者注意到了一款正在网上售卖的“量子手链”。这款量子光波能量手链号称有托玛琳远红外负离子珠子,采用光量子技术,通过高科技,在量子仓经48小时纯物理的光波量子能源共振方式处理而成。同时附图片,号称“带上量子手链者可轻松抬起一人,腰腿间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撑”,并称“量子高频能量波可带动人体细胞每秒钟上亿次的震动,击碎血管中的毒垢,还原微循环常态”。
中科院院士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也曾举例说,他有一个亲戚挂了一个“量子挂坠”在胸前,认为它每天能辐射出一些东西,可以防癌。还有人说,将“量子波”打到油桃上面,长出来的油桃会对身体好。“联想到当年有人炒作所谓的‘纳米水’,让人哭笑不得。”
“量子概念很受关注,当各种机构在排着队等投资份额时,如果有个资管计划或理财产品请您投资一个前途远大的量子公司,门槛也不高,几十万元就可以,请一定要当心。投资需谨慎,别把骗子当量子。”一位量子领域知名科学家在微信朋友圈里说。
量子力学用途广泛
谨防曲解滥用概念
中科院院士、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光灿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,所谓的量子水、量子药、量子肥料等都是忽悠大众的名词,将本应纯洁的学术领域炒作得乌烟瘴气。可以说,所有的这些宣传都是假的,与量子没有一点关系。
一件产品量子不量子,看什么?郭光灿院士给出了说法:“判断一件商品是不是量子的,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用到量子的相干性、叠加性,如果没有用上,它就不是量子。”
“量子力学的确用途广泛,可是完全和这些‘节能’‘省油’‘增强力量’沾不上一点关系。作为一门基础科学,在它之上的确孕育出很多新的技术,比如手机的芯片和屏幕,都是基于这一基础科学所完善起来的学科而创造出来的,这才是名副其实的靠谱量子产品。”从事物理学研究的赵先生向《法制日报》记者介绍,但一些骗子借着“量子通信”的东风,强行把很多非专业人士听过却又不甚了解的科学词汇,放入虚假产品的宣传中,某种意义上起到了“蒙骗”的作用。
“学过物理的人一眼就能看出问题,可他们的目标群体原本就不是你啊。尤其是我们父母那一代人,很多人接受到的科学教育就很少。偶尔从新闻中了解到了‘量子通信’这个词。不巧,刚好有个人给他推销量子手链、量子磁力床,可不就一下子中招了。”赵先生说。
接受《法制日报》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称,一方面,公众对概念的崇尚产生崇拜感;另一方面,科普不到位,一些商家就“蹭概念”,欺骗公众。
据了解,目前量子科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量子通信、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。
专家指出,量子技术的前景应用非常好,但真正应用到百姓生活可能还要数年。这些不科学的炒作,扰乱了市场,使这个领域失去民心。依托中科大等高校的量子科研成果转化,我国已成立了科大国盾量子技术公司等一批量子信息企业。量子通信目前已经可以解决信息传输的安全问题,在保障信息完整性、认证和签名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,目前正处在市场化的初级阶段。如果将来在手机上增加量子传输密钥的芯片,量子技术进入千家万户并非不可能。
“假冒产品多了,将来大家对好的、坏的量子产品都会反感。”受访的业内人士认为,量子概念的滥用对市场和产业的发展都是负面的。
专家认为,对于这种蹭概念的行为,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,通过整治虚假广告等手段予以规制。同时还要加强科普,让科学的概念在权威平台一锤定音,让概念无法被不良商家所利用。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,涉及科学概念,应从正规平台获取信息。